HE LAN SHAN WANG PING
在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里,两份跨越时空的订单讲述着两粒种子的全球旅程:15年前培育的番茄种子在东南亚扎根结果;8月6日,刚签下订单的10公斤辣椒种子即将启程赶赴黎巴嫩,在600亩土地上唤醒生机。从黄河岸边到世界舞台,宁夏“金种子”正以坚韧的生命力,书写着“好物闯世界”的生动篇章。(8月17日宁夏日报)
种子虽小,却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硬核实力。宁夏的番茄种子在墨西哥沙漠里亩产高出两成,黎巴嫩客户捧着辣椒种子直夸“像黄瓜一样脆”——这些来自黄河岸边的“金种子”,靠的不是花哨的包装,而是实打实的“田间功夫”。就像那位在北美农展上追着问“是不是中国种子”的费南多,从3公斤试种到300公斤订单,从6000亩到3万亩种植计划,信任从来长在田埂上、结在枝头上。总书记强调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”,而当中国的种子让别国的饭碗更丰盛,这便是大国担当最生动的注脚。
两代人的接力,播撒的不只是种子,更是一种坚守。泰金种业两代人接力耕耘的8500亩育种基地,藏着中国种业突围的密码。这对父子把20多年的光阴埋进土壤,干燥气候淬炼出的饱满颗粒,是大自然的馈赠,更是“把苗育齐、把种选优”的较真。在这里,从3月育苗到10月收获,每粒种子都要经历时光淬炼。数据显示,从黄河畔的试验田到全球27国的耕地,1.2亿元打造的育种网络,3.5%的全国出口占比,数字背后是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的老理儿在新时代结出的新果。
图据新华社
农业走出去,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,而是技术标准与发展理念的共享。当费南多从3公斤试种到签下300公斤订单,当埃利在田埂上为辣椒种子兴奋地吹口哨,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农业技术正在赢得世界认可。这种认可来之不易——北美农业展上的质疑,沙漠土壤里的考验,田埂上的反复求证,都是中国农业必须跨越的门槛。泰金种业不做最出名的品牌,而要做知名品牌的“源头”,这种定位恰恰体现了中国农业的格局与远见。
一粒种子的全球旅程,映射的是中国农业的开放胸怀。当宁夏番茄挂在墨西哥的枝头如“家乡的阳光”,当辣椒种子即将在黎巴嫩的晨光里破土,这哪里是简单的“商品出海”?分明是黄河文明与世界对话的新方式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今天的中国种子,既送来了高产的希望,更带去了“道法自然”的种植智慧。宁夏的天“眷顾用心人”,这份眷顾,其实是中国人对土地的敬畏,对规律的尊重。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的当下,中国种子不搞“卡脖子”,只做“搭台子”,让27国的农民都能从土地里多刨出几分收获,这才是“天下大同”最实在的模样。目前,中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业合作制,向多个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,这些努力正在让“令世无饥馑”的理想照进现实。中国种子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,长出的不仅是累累硕果,更是友谊与合作的参天大树。农业强国建设不是闭门造车,而要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;粮食安全不是独善其身,而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。当黄河水滋养的种子在五大洲开花结果,当塞上阳光的味道甜透世界餐桌,中国农业正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。
站在世界地图前,那些被红笔圈住的坐标,不只是商业版图的标记,更是文明互鉴的驿站。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到今天的种子航线,变的是运输的速度,不变的是“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的追求。当宁夏的种子在墨西哥的沙漠里扎根,在黎巴嫩的田野上结果,它们讲述的,是一个民族从“解决温饱”到“滋养世界”的成长故事,是一个国家用实干精神践行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生动实践。
黄河依旧东流入海,种子还在继续出发。这粒带着塞上阳光味道的“金种子”,正把中国农民的勤劳与智慧,播撒在更广阔的天地间。因为我们深知,让全球粮仓更丰盈,从来不是一句口号——它就藏在每粒种子的饱满里,在每代人的坚守里,在人类共同走向明天的希望里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邓随新)